北京:废品回收网真能方便百姓吗

日前,北京市城八区和远郊区县已全面启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。对如何解决京城百姓卖“废品”难以及如何建立完善、先进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等问题,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商务局新闻发言人阎立刚。

  问:小区居民卖不出去废品的情况时常出现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
  答:过去计划经济时代,北京居民家庭的玻璃瓶子、塑料桶、旧报纸等物品,主要靠供销社系统组织的“回收体系”收购。改革开放后,大量外地进京的农民骑着平板三轮车走街串巷收购,百姓经常会遇到缺斤短两,甚至发生纠纷等治安问题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居民家庭产生的“可再生资源”越来越多,据统计,现在比20年前增长了两倍多,原有的收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居民的要求。

  问:现在按北京政府要求组建的社区回收网点取代“外来收破烂的游击队”,能完全给百姓带来便利吗?

  答:2000年8月,市商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回收站点建设“六统一”标准,即“标识统一、车辆统一、收购人员服装统一、收购价格统一、收购品种统一、计量工具统一”。三年来共投入3000万元用于社区回收站点建设、购置新型回收专用车、从业人员的培训等。这样无论什么样的天气,居民都可以到回收点去卖“废品”,也不会有缺斤短两的事情发生。

  问:在这套回收网络系统里,如何避免扰民和二次污染?

  答:到今年9月底,北京城八区已建成规范化社区回收站点1866个,初步形成了方便居民交售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系统。原回收车车型纷杂、车况各异,易造成扰民和二次污染,而新型环保回收车统一了车型、标识、车体颜色和图案、质量技术标准等,通过了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技术标准认定,已有56辆新型环保回收车投入运营。从各社区网点收购来“可再生资源”,当天被放置在特殊的“围栏”内,再被运送到专门的集散市场。集散市场承担着存储、周转、初级加工的功能,是回收行业必要的环节。